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财大

【新疆日报】刊载新疆财经大学教师理论文章《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疆实践》

  3月21日出版的《新疆日报》A05理论学习版刊登了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袁培(院长、教授)、赵军峰(讲师、博士)的理论文章《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疆实践》。文章从“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把握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条件”“着力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疆路径”三个方面,为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文章全文如下: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疆实践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袁培 

  讲师 赵军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为新疆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为新疆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能够引领创造新的时代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意味着推进现有生产力的新跃升。首先,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方式、发展动能是“新”的。其增长方式和发展动能实现由原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不仅注重要素投入,还更加注重要素质量,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其次,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于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格局不断调整。要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原始创新,突破更多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生产要素,才能实现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质”,是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质态和质效。从质态看,新质生产力把新的生产要素如数据要素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从而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跃迁。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从质效看,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标志,在关键核心技术、要素资源创新性配置、生态环境良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与传统的生产发展形态相比,它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提质增效,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落脚点是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必然要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把握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舞台,同时也存在一定短板。因此,新疆需要准确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发挥特色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疆拥有鲜明的区位优势。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8国接壤,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具有“东联西出”“西引东来”的区位优势。这些区位条件是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禀赋,是新疆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新疆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新疆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3种,占全国的62.8%。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煤层气预测资源量7.5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6%;石油、天然气预测资源量分别为230亿吨、17.5万亿立方米,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太阳能、风能资源同样“风光”无限。这些矿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是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劳动资料。

  新疆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疆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集群”。同时,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油气生产加工“三基地三盆地四区域”、煤炭煤电煤化工“两主两翼一环”、矿产勘查开发“两环八带”、绿色有机果蔬“一区三带八基地”等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这些产业是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新疆拥有政策叠加优势。党中央给予新疆巨大关怀和支持,为新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开展对口援疆,通过干部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等方式有效改善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党中央对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统筹谋划持续深化,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着力打造我国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高地;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打造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这些政策优势为新疆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新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硬核支撑。

  着力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疆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工程,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复制粘贴一种模式。新疆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入手,正确处理“立”与“破”关系、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关系、共性与特色关系,全方位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新疆可以一方面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八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同时,借助对口支援的东风,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质量发展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天池英才”引进计划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根据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灵活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筑牢新质生产力科技基石。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之一就是高科技,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新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还较为薄弱,需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落实好自治区本级20亿元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推动设立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引导资金,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等协同创新。同时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创新发展生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基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新疆正在构建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算力、电子信息、动力电池、航空器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扬长补短承接产业转移,明确承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产业复制,而是要将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植入新疆产业基础,实现与国内其他省份产业同频共振。同时,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汇聚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全面深化改革,扫清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新疆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利用自贸试验区建设大胆开展制度创新,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技术市场交易体系,构建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要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要素高效自由流动,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积极融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我们要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供高效制度支撑。(编辑:xwzx)